点击上方“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可订阅哦!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在> 80 岁人群中可高达7.5%,且各年龄段男性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17 年全球房颤患病人数估计为 3760 万例,预计到 2050 年将增加 60% 以上。
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成年人终生房颤发生风险为20%~25%。房颤发病率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但现实是,全球房颤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资料图】
下面通过几个问题,来简单认识一下房颤:
01
什么是心房颤动?
房颤为一种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有不协调的心房电激动和无效的心房收缩。房颤的心电图特征包括不规则的RR间期(当房室传导功能未受损时)、没有明确重复的P波和不规则的心房激动。经体表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电图或单导联心电记录装置记录到房颤心电图且持续>30 s 以上可诊断为房颤。
02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心房和心室有一定的节律收缩,但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心房出现不规律收缩,导致不良结果主要有两种:
脑梗死: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房内血液流动紊乱,极易在心房内形成附壁血栓。在某些情况下,血栓脱落,脱落的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引发急性脑梗死。心房颤动导致脑梗死的特点是面积大,由于脑部突然缺血,进展迅速,患者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严重症状。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时,心脏的射血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统计表明,房颤会引发心脏射血功能减少25%,也就是说1/4的血流由于房颤而损失了,极易引发心衰,患者会出现各种心衰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了房颤之后,可能害怕因为运动而导致心衰、休克等,从而静养不动,最终导致心肺功能逐渐下降。
有大量证据支持:适量运动在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和治疗以及预防过早死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运动对房颤患者的长期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使房颤发病率增加5倍,此类患者中,增加活动强度,可降低其风险。轻、中度体力活动,特别是休闲活动和散步,能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房颤发病率。
⚠️房颤发病率在运动活跃人群中是最低的。与那些相对久坐的患者人群相比,规律运动的患者,房颤的发病率显著降低46%。对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12周中等强度的间歇有氧训练,可以使房颤复发率降低41%,并可减轻房颤相关症状,提高血液携带氧气能力和心脏收缩的能力。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房颤管理指南提出: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从而降低房颤发现发生风险,而强化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大于1500个小时,会明显增加日后发生房颤的风险。由此,该指南指出,房颤患者应采取中等强度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预防房颤发生。
03
那么房颤患者该如何运动呢?
在运动康复前一定进行细致评估,确认无运动康复禁忌证,比如引发症状或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其他急性心脏病,建议去专业心脏康复机构进行运动评估。完整的运动处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包含多种运动类型,各种运动搭配有序。
运动可分为增强心肺功能运动、抗阻运动、身体功能性训练、骨质增强型运动、柔韧性练习和神经运动能力锻炼6大类。其中,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和抗阻运动的运动处方制定最为重要。推荐以调息为主导的有氧运动,如八段锦、瑜伽、呼吸操等,尤其对于静息心率较快的患者,运动频率最少每周3次。
✅1、运动锻炼中,可根据血压、症状、主观疲劳程度调整运动强度。
✅2、房颤患者存在交感神经亢进,运动过程中常有心率增加不足,导致心输出量不够,从而引发呼吸困难或下肢疲劳的现象,特别是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房颤患者中更常见。
✅3、患者进行抗阻运动训练时,建议去专业心脏康复机构按照危险程度分层,确定运动负荷上限,不得过量,训练必须循序渐进。
✅4、运动时要绝对避免屏气,发力时呼气,放松复位时吸气。若发力时需屏气才能完成,说明负荷强度过大,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5、训练前需进行热身,如拉伸筋膜、活动关节等,不仅有利于运动效果,还能防止受伤,提高运动的安全性。
信息来源:心肺康复之旅
投稿:心肺康复专委会
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
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致力于为专业人员开展优秀的健康教育培训服务,为医务人员搭建优质的健康教育展示平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适宜的健康促进服务,为广大民众打造权威的健康资讯数据平台。
如果您有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请您与我们联系,或将您的作品发送到tjjkjyxh@jkjyxh.com。
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抗阻运动
心律失常